电影行业正在回暖:既有新打法也有新挑战

7月17日,上海影城员工对放映厅进行擦拭消毒。摄影师:叶辰亮。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官网

原标题:【上海电影节】电影行业正在回暖,既有新打法也有新挑战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是一家集网站建设,宣化企业网站建设,宣化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宣化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宣化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戴天文

新冠疫情的到来,对电影行业带来的冲击巨大。最直接影响的是电影院线,1月23日影院关停,直到7月20日全国影院才开始逐步有序的复工。许多电影的拍摄也受到了明显影响,众多剧组停工,令原本定好的天气、场景都无法如期开工。不少影视公司也面临资金链问题,不少项目陷入停滞。

2020年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在全球电影行业都遭受巨大打击的情况下,于7月25日举办,成为2020年中国第一个电影节,也是在今年3月全球疫情状况愈发严重后,第一家举办线下观影、活动的国际A类电影节。众多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及从业者,都纷纷加入这场行业盛会。疫情究竟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的电影行业将如何重建?这些电影人们都有话要说。

疫情期间,电影公司都在做什么?

影院停工,最直接的影响就在院线领域。一方面交着高昂的房租,一方面又完全没有票房收入,许多从业者都主动或被迫离开。情况相似的,还有院线发行公司,没有影片上映,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工作与收入。电影出品与制作公司,或许是整个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公司领域。但对这些公司来说,影院的停摆和剧组的停工,带来的直接风险也是大的。

锻炼团队、思考新模式、打磨精品,几乎是这些公司在停摆时不约而同的做法。过去整体“外放”的行业,在疫情期间也在不断向内挖掘自身的潜能。

中国电影总经理、华夏电影董事长傅若清表示,在疫情期间,中影华夏的影片创作并没有停止,其中包括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也有与北京文化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还有和阿里影业共同创作的反应疫情期间武汉人民抗疫的影片,都正在后期或创作中。

《第一次的离别》剧照。

腾讯影业相对更加注重修炼“内功”。腾讯影业CEO程武就表示,“每一次危机和挑战,可能是一家公司反思自我,进行更好的思考和沉淀,对未来发展打好转危为安的基础。”在疫情期间,腾讯影业出品了一系列主旋律、商业类型片等多部影片,包括讲述建党一百周年的《一九二一》,动画电影《许愿神龙》,动作片《怒火·重案》等。

阿里影业的业务相对更加广泛,有淘票票这样的在线售票平台,也有灯塔、云智等专业宣发平台,还参与出品不少头部影片。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表示,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整个淘票票在3天内要退掉百万张预售票,“退票的过程中,我们为所有电影院承担了退票的资金压力。”在影院等待复工的阶段,淘票票也开发了符合防疫要求的隔座售票功能,并且在这期间,淘票票、灯塔、云智等系统,都全免了影院的服务费和手续费。

直播宣发工具“冲击播”,也在去年逐步开始展现其价值。在7月20日影院复工当天,帮助上映的新片《第一次的离别》进行了非常好的推广,汪涵进行直播的云发布会,只用6秒就卖出1万张电影票。

疫情期间,阿里影业还在准备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线下展映。早在2月,阿里影业就与上影节开始开会,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他们一会想全部“云化”,5月又看到线下展映的曙光,6月又说退回云端,最后7月才定下来线上线下同步展映。李捷表示,“开幕前两周,我还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开会,领导问我,有没有信心用5天时间把展映办了。我们有300多场展映都是两周内做的决定。”今年的上影节,是既有线上、又有线下的模式,“大概有一半的内容是在云端完成的”。李捷还猜测,“我相信明年上影节就算没有疫情影响,组委会也会把线上当作一个重要的手段,因为他们会发现,线上的效率和触达能力更好。”

与淘票票同样陷入退票危机的是猫眼娱乐。郑志昊表示,猫眼娱乐在前三天退票数量超过500万张,涉及金额超过2亿。“这六个月,我们持续跟发行方和出品方保持沟通,我们不会因为丢弃一个档期而丢弃梦想和恒心。”

猫眼娱乐CEO郑志昊。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郑志昊还表示,疫情期间他们也会反思自己,认为猫眼过去的服务是不够的,“我们要完善对宣发、对产品、对数据、对资金、对流转环节的各种服务能力。我们在反思,有没有可能让猫眼娱乐成为所有行业伙伴的深度合作者?这半年里,我们还做了产品升级,能够有全部网大的分账细节。”影院停工期间,猫眼娱乐也多次做了广泛的观众调研,了解观众回归影院的真实心态。

打磨精品,是猫眼娱乐在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停下来的事。“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从剧本到制作到各个环节,都没有放弃努力。在宣发和运作(领域),(我们希望进行)数据能力精准的营销,所有努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耕。”

疫情期间,光线传媒主要在对内梳理。董事长王长田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队伍的信心,“2月17日保证防疫安全情况下,(我们)全员上班,(疫情期间)没有裁员、减薪,还招聘了50多位应届毕业生,并推出了员工激励计划。”

光线传媒同样在进行自我反思,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六、七十个项目再次进行梳理,“我们全面提高标准,比如是不是要像以前做那么大的成本,(许多)剧本也在重新打磨。”在5月,光线有一部新片《你的婚礼》开拍,近期“基本拍完”。已经拍完的作品,也在这段时期内进行重新剪辑,“全面提高标准”。

帮扶投资与合作的中小企业,也是光线传媒在疫情期间的重要决定。王长田认为,“影视行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是整个行业的基础,他们遇到的困难也比大企业多。有的是派我们主要管理者去他们公司工作,有的是派出编剧和项目管理人员帮他们发展项目,并解决资金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上海电影集团3月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十亿元的纾困基金。董事长王健儿认为,疫情会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重资产业务,“比如影院、影视基地、主题乐园,会加大兼并收购重组的力度,线下业务会加速和线上的渠道、流媒体进行融合置换,我们一方面加大长三角文旅融合项目的布局,另一方面斥资5亿收购了一家资金出现困难的影视基地,共同推进上海科技影都的建设。”

博纳影业除了出品影片,也拥有自身的院线业务。总裁于冬就表示,在疫情期间,他与博纳影业院线所在的商业业主进行商谈,获得了众多业主的同情,许多业主都在疫情期间给予博纳影业房租全免的支持。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疫情也给了博纳“更多准备、打磨的时间”。于冬表示,“如果过早开机,(我们)可能缺少时间去打磨。(这段时间)我们没有浪费时间,全部在做剧本。看到疫情影响,我们主动要求拍一部抗疫题材的电影《中国医生》。编剧团队、创作团队在武汉解封的第一天4月8日,就进入武汉采访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采访了大量的普通武汉市民,都非常感动。”

于冬认为,疫情带来的大影响,是让影视公司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我们要)合作共赢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帮助电影行业尽快恢复。”

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也表示,爱奇艺虽然是一家流媒体,但在疫情期间,爱奇艺电影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获得非常大的观众数量的增长。“疫情开始的时候居家隔离,爱奇艺有一段时间每天观看时长、用户都非常多,但后来电影观看量迅速下降,到了4至6月,观看电影的人数比往年还少。主要是电影院没有电影上映,爱奇艺也没有新的电影上映。”

英皇电影是《悬崖之上》的制作出品方之一,梁琳表示,疫情来临之前,本来只想春节给大家放两天假,结果疫情袭来,整个团队放了70天。“这70天看似放假,却是制片团队最忙的假期,每天都在做复工、停工的计划,要安置几百人回家。”

疫情袭来、院线停工,对专门进行影视发行的北京聚合影联的影响更加巨大。创始人讲武生表示,在他看来,疫情袭来,“前两天还在为(排片的)一个点进行厮杀和协调,突然就什么事都不用干了,这是这个行业过去十多年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令他觉得略有惊讶的是,在疫情袭来、全公司停摆后,主动辞职的员工不到5%,“证明大家的心还在,还有希望。“

电影行业如何复苏?

中影和华夏,作为国有企业,在复工后主动承担起帮助影院复苏的重任。傅若清表示,中影华夏已经开始发放400万张观影券,这对市场有1亿元左右的投放。另一方面,是投放了30多部拥有版权的经典影片,中影华夏承担发行成本,令绝大多数票房收益,完全由影院获取,未来,复映影片的规模将扩大至50多部。

创作方面,中影华夏会在未来出品四部反映1950至1953年期间抗美援朝事迹的影片,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还有反应全面小康的影片《一点就到家》,还会有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的一系列影片即将推出,包括《雄关漫道》、《红色起点》等。抗击疫情的《我和我的武汉》,也正在筹备和创作当中。此外,《流浪地球》续集和其他科幻题材的影片也正在开发当中。中影将在3至4年的时间内,精心打磨这些项目的剧本、完善制作流程,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水平。

《八佰》海报

傅若清认为,全球电影行业遭遇新冠疫情重创,也是在倒逼全行业改革升级。“很多人隔离在家选择融媒体观看影视作品,融媒体与影院的互补性也多于替代性,两个渠道的交汇于共融能为影视作品构建丰富多层次的消费市场。”他认为,高格式影院的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中影的CINITY影厅也将带给观众其他融媒体无法带来的视听效果和观影感受,《夺冠》和即将在近期上映的《八佰》等影片,都会有CINITY版本出现。

李捷也表示,阿里影业会在未来带来多部新片上映。其中,与中影合作、反映电商脱贫致富的《一点就到家》将在今年国庆档上映。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定档8月25日七夕节,《第一炉香》和《拆弹专家2》也即将宣布档期。此后,阿里影业还正在筹备六部影片,大多是现实题材,围绕小人物、真实故事、正能量、大时代背景这样的故事类型。

光线传媒在接下来,也将推出多部作品。王长田表示,反应李大钊生平的《革命者》,抗疫题材《火神山》都在“全面推进”。

猫眼娱乐在后疫情时代,也将推出多部电影。其中一部分是参与出品和发行的,包括《紧急救援》、《反贪风暴5》、《四大探长》,还有正在后期制作的体育竞技题材《起跑》,以及马上在上海开机的《天才游戏》。

上影集团目前跟B站进行合作,在战略上拓宽新的市场。同时,还发布了25部影视项目的片单,包括《一九二一》,共产党宣言翻译者的传记片《陈望道》,反映上海十八大之后变化的《大城大楼》等献礼片,以及5部电视剧集、5部动漫作品等。

王中磊表示,华谊兄弟还有多部待播影片投放到市场当中。“我们手里有很多准备进入市场的作品,‘存粮’还是有的,需要市场逐渐开放,解决产业链出口的部分。”他还表示,有担当的公司,应该拿出强有力的带动市场恢复的影片,帮助整个行业复工。“从8月到年底,华谊几乎准备好在每个档期都拿出非常有市场吸引力的作品进行发行。下半年开始,我们又重新恢复生产,准备拍摄3至4部为未来市场准备的电影。”

英皇电影在2020年,也将有两部比较大的电影上映,还未确定具体档期,还有几部也在明年上半年或年中的时间上映。他们还考虑联动线上与线下,英皇电影总经理梁琳表示,“以前香港有午夜场,放纯娱乐片给年轻人看,(看得)非常开心。我们在想,如果从英皇电影院线方面先去拉动,我们跟平台可不可以做午夜场,甚至午餐场?让年轻人或工薪阶层来英皇影院看一小时电影,我们提供午餐给大家,把线上和线下拉动起来。”

新丽影业总裁李宁介绍,今年新丽有两部正在后期制作等待上映的影片,“一部是贾玲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一部是陈正道导演的《秘密访客》,都会尽快定档。”他还表示,公司将会有一个提振市场信心的创作规划,有的项目即将开机,有的即将定档,还有准备开始创作剧本的项目。“保守估计,今年底之前能开2至3部院线电影。”

经过疫情影响,爱奇艺电影也明显发现流媒体市场与院线市场息息相关,如何在不同的市场合理安排不同的影片,是未来实现线上线下“双赢”的重要方式。杨向华认为,“未来线上线下电影的窗口期,以及什么片子适合线上、什么片子适合线下,线上怎么定价播出,这些新模式都还在探索当中。”

早在疫情期间,讲武生就带领影联传媒公司战略部,去反思当下的院线宣发模式还能如何进步,并考虑与李玉导演在未来的作品中,对他们思考出的全新模式进行探索。”3月我就坚持上班,无论公司有几个人,我都把灯打开,每三天跟公司战略部出一个方案。我们围绕院线发行(多)想想,去反思为什么我们大量依赖票房。如果把发行的问题,结合现在中国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其他领域,从云发行角度,能否从电影开拍那一刹那,提前想到盈利点?我也找了方励老师交流,李玉导演还说,我下一部电影就找你做实验。我们愿意共同成长,是因为我们对产业有那么多年的思考。现在整个电影产业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大量收益还是围绕票房,在这个领域中如何进行下一步探讨,我们有了一些想法,今后还会继续跟制片公司讨论。”

影联董事总经理。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从发行公司的角度,讲武生认为在今年8月,电影市场就可能恢复80%左右,国庆还会拥有小幅增长。他认为,后疫情时代,“第一有内容的快速定档,机会存在,个别电影如果在去年同期发行,收益不一定有现在好。第二我首先把手头的活干好,之后各位兄弟单位需要帮忙的我就帮忙。第三是中国各个片商都有发行团队,当一些影片没有得到青睐时,我愿意带着淘古玩的心态做捡漏的买卖。影联愿意伴随行业一起成长,继续深耕细作做好发行工作。”

结语

或许是因为中国电影遭受疫情打击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众多电影公司都在蓄势待发,对后疫情时代的估计与规划也相对保守且乐观。但我们还是必须看到,全国影院虽然已经逐步有序开始营业,但至今我们依然没有等到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片”宣布定档。同时,由于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不少防疫性的措施,比如影院内原则上不能吃喝、隔座买票且上座率不能超过30%、不能放映超过120分钟的影片等规定,都对电影行业的复苏不太有利。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放映超过120分钟的影片,许多影城就选择在影片中途进行5分钟的休息,这样的”掩耳盗铃“,对防疫起不到作用,对观众对观感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何随着疫情的放缓,经过细致考量,对相关规定逐步进行放宽,才可能有机会令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片”尽快上映,帮助电影行业在院线复映之后真正恢复往日的繁荣。


当前文章:电影行业正在回暖:既有新打法也有新挑战
当前链接:http://pwwzsj.com/article/cjjc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