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鸿蒙原生态应用

鸿蒙系统发展喜中有忧,5大问题必须重视

7月8日,鸿蒙系统升级量就已达3000万部手机,这是一个很理想的速度。加上升级用户普遍反映体验非常好,这让大家普遍认为鸿蒙大有希望,成功在即。

让客户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来自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们立志把好的技术通过有效、简单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将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客户在信息化领域值得信任、有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域名注册、虚拟空间、营销软件、网站建设、沙湾网站维护、网站推广。

的确,初出茅庐的鸿蒙,这样的成绩很优秀,但这个时候要注意千万不可以盲目乐观。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鸿蒙的成功之路,这才是小试牛刀、刚刚开始,更艰难的工作,还在后头。

一、鸿蒙系统的体验,还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其比安卓、iOS领先一代的优势。鸿蒙还需要尽快地把其优势性能体现出来,以持续增加对广大用户的吸引力。

目前升级用户最普遍的反馈,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的流畅性、升级的平滑、便利以及对安卓应用的兼容性等方面。

但要知道鸿蒙系统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统一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并不只是安卓系统的一个平行替代品。真正体现出鸿蒙作为 领先安卓一代 的优势,才是鸿蒙系统获得稳定市场地位的法宝,不可以疏忽。

比安卓系统强,甚至在很多方面也要比iOS强,这才是鸿蒙成功、成熟的一个标志。 强大的多设备协同、超低时延、更高的存储及文件管理性能、更强大的安全性 等充分发挥,才是战胜安卓系统的真正利器。

这些领先优势的闪亮展现,才会 吸引更多用户,才会督促其它手机厂家也参与到鸿蒙大家庭中来 ,这很重要。

二、适配、升级的节奏要快,要更快。

现在的升级速度当然已经很快了,华为工程师们肯定也是在提速、再提速。工程师们辛苦了,但适配、升级速度对鸿蒙之成功确实很关键,还是要加把劲、再加把劲。

华为手机的增量恢复常态,恢复到每年2-3亿部新机出货,短期内解决的困难很大。这个时候存量手机就是适配、升级的主要载体。但是要知道毕竟 手机的寿命是有限的 。再好用、再可靠的手机,使用寿命也不过三、五年。

此前适配、升级的主要是新机型,往后才逐步拓展到更早的机型。目前的适配、升级已经开始拓展到二、三年前的一些机型,无论如何,这些手机使用寿命已经进入后期。 晚一点儿适配,能升级的存量手机就会少一些 。

三、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及生态建设。

这同样是保持对用户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用户用的,就是手机上的一个个app,没有足够的app,就谈不上操作系统的成功。目前鸿蒙应用还主要以兼容的安卓应用为主,需要尽早推动更多原生app的开发上线。

真正的原生app,也才能最大程度展现鸿蒙系统的技术优势 。绝大多数主流移动应用都推出原生的鸿蒙app,且功能不弱于相应的安卓应用,鸿蒙才具备了独立发展、繁荣生态的根基。

四、越早升级的用户,要么是铁铁的花粉,要么是对新事物、新技术感兴趣的人。

他们对鸿蒙系统的热情度很高,升级要求也很迫切。但是随着这些用户逐步完成升级,其它用户对于升级鸿蒙系统的热情可能就会弱了。加上更多人其实很难对操作系统有准确、深入的认识,他们其实并不关心系统升级,或是根本就不懂系统升级这个事。

很多手机用户其实从来就不关心系统的升级,或者是清理、重置系统等。要想说服他们升级鸿蒙系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华为新手机还能如2020年之前那样,每年2亿部以上的新机出货量,通过预装鸿蒙就可以达到普及的目的。

但 现在主要靠的是从旧的安卓系统升级而来,这就要求用户要有主动升级的意识,难度要大很多 。越往后,铁粉和有主动意识升级鸿蒙者,就会越少,这个趋势要值得关注。

五、鸿蒙系统成功的根本,还在于华为手机必须恢复到以正常的节奏推出新机,至少也要达到2019年那时的出货量。

每年保持2亿部以上的新机出货,并且直接搭载鸿蒙系统,这才是鸿蒙系统的彻底成功和成熟标志。毕竟存量手机要逐步退出使用的,2021年年底能完成升级的一些早期机型,可能已经使用了3-4年,这些手机大概率在1-2年内就要换新了。

尽管目前 很多铁杆花粉纷纷推迟了换机计划,期待升级、体验鸿蒙系统,并热切期待着华为能彻底解决缺芯困难,华为手机能王者归来 。 但这个过程,显然未必是那么顺利,这个时刻的到来,可能不会那么快。

市场上的存量华为手机也就那么几亿部,而且从明年起每年不得不淘汰的老手机,一年下来也得上千万部。如果短期内不能恢复新手机的正常出货,2年以后的华为存量手机不可避免地开始快速减少,一年换新量就可能达到大几千万部以上。

而今年华为新手机出货能达到1亿部已经很难了,这还基本上是靠存量芯片支撑。明年存量麒麟芯片肯定也剩不下多少了,用高通等芯片也不是办法,毕竟明年了再推4G手机,市场接受度也更低。

但彻底解决缺芯问题,华为手机王者归来,确实是一个大工程,而且还 不能只靠华为自己 。鸿蒙系统的成功,与华为手机的制造、出货恢复正常紧密相关,这其实就是与芯片(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密切相关。这需要全国协同,团结一致,共同解决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太多短板。

期待芯片这座大山尽早彻底攻克,期待华为手机王者归来,期待鸿蒙系统一统天下。

华为鸿蒙120万开发者做300多个APP 在玩文字游戏还是不怀好意捧杀

最近看到很多自媒体都在说:华为鸿蒙系统虽然号称有120万开发者,但鸿蒙原生APP到现在却只有300多个。所以华为自提供系统,至于软件,能用安卓的就用。

咋一看,这种说法好像也没有问题,因为系统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如果周边生态跟不上,哪怕是强如当年微软搞得WP也皎然于民。

所以当鸿蒙一发的时候,我们都期望它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完善自己的生态圈,当我们看看有120万的开发者,只开发出320APP的时候,这个数字的背后确实让人困惑不已,也对鸿蒙的前景表示担忧也很正常。毕竟这个数量太少了,难道鸿蒙以后就靠安卓软件活下去吗。

关于鸿蒙的面世,这里不做更多详细探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备胎的产物。如果漂亮国没有封禁华为的话,鸿蒙也许只会出现在物联网上应用,手机系统?也许后期会有,但至少不是现在这种情况面世。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很好描述了华为这几年的情况,鸿蒙的出现也许不是最正确合适的时候,但它也足够优异,因为它的发展确实比预料要快一些。根据华为官方说法,有300多家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已经有65款硬件设备可以升级到鸿蒙2.0版本,同时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设备已经接近一个亿,对于一个新生的系统来说,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成就。

但看似美丽数据背后却带着未知的危机,虽然数据来看,鸿蒙系统确实已经很好,看上去也不会担心它以后的发展之路。

但实际上鸿蒙现在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生态,这就是前面提到120万开发者只开发出300多个原生鸿蒙APP的说法。

鸿蒙系统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生态不够健全,借鸡生蛋终究还是临时办法,加上谷歌现在把鸡也杀了,那么只会自己养鸡生蛋了。所以鸿蒙想要独立成第三大操作系统,不走微软和三星的老路,那么鸿蒙就是首先学会养鸡。

当华为称鸿蒙的生态的开发者有120万的时候,人们觉得华为的鸡已经养起来,但当宣称只开发了320个APP的时候,人们就怀疑华为养的是公鸡吗。因为按照这个算法,几千人才才开发一个APP 这显然不正常。

百万人开发几百个APP显然是不正常的,但在这百万人当中,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有多少是鸿蒙系统的开发者,因为按照华为官方的说法,这120万的开发者是HMS的开发者,因为华为在被漂亮国禁用GSM以后,华为就自行建立了HMS服务。原则上来说,这些开发者都算是鸿蒙生态的开发者,根据华为官方的appgallery统计,支持HMS服务的软件有上百万个,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算法,这些开发者开发的APP也不算少了。但如果是按照鸿蒙原生的APP计算,那么情况就是另外一种说法,这是计算和统计不一样引起的结果。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定义,那么只能说这120万是华为HMS生态的开发者,它还不完全算是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毕竟HMS发布要比鸿蒙早很多。因为这部分人大多是开发软件服务,而不是原生软件,所以120万对鸿蒙来说多少有点文字 游戏 数字。

每一个系统生态的建立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作为一个只发了几个月的系统,它原生APP少主要可能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它兼容谷歌安卓的应用,一般性的企业不会再独立开发鸿蒙APP。所以也许这120万里有鸿蒙系统的开发者,但他们还在观望当中,毕竟再搞一套,技术、时间、成本都是一个不可能不考虑的问题。

二就是鸿蒙系统硬件支持还不够,虽然前面说到有接近一亿用户,但在手机领域有多少我们没有准确数据。加上华为手机前景的未知性,这会让这120万当中的观望着更有耐心。毕竟做出来的软件它不是说说就可以,要人力时间精力还是后期维护等等,在鸿蒙现在的情况下,有着更多的观望者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了,只要开发出安卓应用,同时兼容鸿蒙它已经足够应对目前的情况。

客观来说,目前鸿蒙距离安卓和IOS还有很大差距,也许它比当年的WP用户数量还要少。但鸿蒙作为一个挑战者,一个从零开始的挑战者,它开局的艰难是有预估的,存在的劣势也是必然的。要知道安卓和苹果有今天相当成熟的生态优势,他们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这样的结果。当相对于安卓在中国就有500万开发者,苹果的440万开发者,鸿蒙全球才120万开发者,而且还是带着不少水货的情况,这显然还是不够的,想要做第三的市场份额,鸿蒙还是很长的时间和努力才会有机会实现。

目前我们对鸿蒙前景也不要太悲观,毕竟它才几个月大,它的潜力还在,而且目前看它还有它自身的优势。按照目前势头发展下去,当有足够的硬件支撑它的时候,相信很多的观望着会纷纷入局,到了那个时候,鸿蒙原生的APP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讨论!

针对鸿蒙系统,1.6亿用户的快递巨头,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

虽然距华为鸿蒙2.0系统的发布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市场上有关鸿蒙系统的消息却始终只增不减。

作为一款面向万物互联网时代全场景分布式的操作系统, 华为鸿蒙2.0可以实现一种跨设备的软硬件整合能力,进而保证用户切实感受多种智能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

华为鸿蒙系统推出后,累计升级的用户数量连创新高。华为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 上线不到一周,鸿蒙OS的升级用户就突破1000万;半个月时间,这一数据飙升至1800万。

华为鸿蒙系统的出色表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升级外,中国银行、广发、中信3家银行以及31家证券公司相继宣布支持华为系统。

根据7月6日驱动之家消息, 快递100也正式官宣与华为鸿蒙系统展开合作,上线鸿蒙OS原子化服务。

据笔者了解, 快递100加入鸿蒙生态后,手机升级至鸿蒙系统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快递100的服务卡片一键查询快递物流信息,十分简单便捷。

快递100选择加入鸿蒙生态后,引发了物流行业的广泛讨论。

华为鸿蒙生态与快递100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多重合度。所以 与鸿蒙合作,能给快递100带来什么?

笔者看来,快递100之所以选择成为华为鸿蒙首批原生应用,有以下2方面原因。

首先,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鸿蒙系统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最大的特性是不需要安装即可在各设备之间提供共享服务。 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下载“快递100”APP,即可享受一键查看物流信息的服务,省时省力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使用用户。

其次,能够带来更智能化的服务。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当下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快递100接入鸿蒙生态可以为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如 快递100接入鸿蒙操作系统后,可以利用鸿蒙的分布式结构将智慧物流系统与WMS等软件系统进行有效连通,最终更好地实现万物互联,打造高效协同的物流系统。

快递100选择与华为鸿蒙系统进行合作,能够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智慧物流系统 。与快递100合作,对华为又有何好处呢?

答案显而易见, 有助于华为生态的进一步建设。

虽然说华为鸿蒙2.0推出之后捷报频传,但是基于各种利益的考量,并未有手机厂商真正接入鸿蒙系统。 作为一款为万物互联而生的系统,鸿蒙系统想要生存下去,不可能只靠华为一家公司的助力,也不可能只凭借出色的技术。

而华为选择与快递100进行合作,可以利用1 0余年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亿万用户进行更好的传播,保证更多的开发者愿意为鸿蒙系统开发原生应用。

笔者了解到, 如今快递100的累计个人用户已经达到1.6亿,合作的企业客户超60万家,已然成为快递物流行业的技术中台。

对于华为鸿蒙系统而言,快递100作为首批合作伙伴对于其最终的成功,有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针对鸿蒙系统,坐拥1.6亿用户的快递巨头——快递100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不仅使得快递100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与服务,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华为鸿蒙的生态落地。

文/Dong 审核/子扬 校对/知秋

华为鸿蒙最大的问题,还是生态,才几百个APP,必须依赖安卓

不可否认,目前华为鸿蒙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了,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2.2亿,足以与安卓、iOS相抗衡了。

想阿里曾经的YunOS失败了,三星的Tizen也失败了,微软的windows Phone也失败了,鸿蒙能够成功,不得不说华为真厉害。

那么发展了2亿多用户之后,华为鸿蒙系统还有没有什么缺点或者困难,将影响到鸿蒙的发展?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生态不行,才几百个原生的APP,必须依赖安卓。

对于一款操作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态,毕竟现在手机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一台移动互联网终端。

而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则是由各种APP实现的,社交有微信,短视频有爱优腾、抖音等,支付有微信、支付宝等……要是没有这些,估计也没什么人会用了。

目前苹果的Appstore上有几百万的APP,而安卓也有几百万APP,也许很多人表示,大家用不到这么多,但全球几十亿人,总会有些人需要不同的APP,这些APP集合起来,就几百万了。

而目前鸿蒙系统下的原生APP有多少?之前有机构统计了下,才几百个,也就是说或许只有安卓、iOS万分之一。而鸿蒙是通过兼容安卓APP来体验生态的完整性的,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安卓。

虽然谷歌没有权限,也不会禁止鸿蒙使用安卓生态,但不得不说,其实这也是鸿蒙目前最大的短板,那就是没有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来开发原生的鸿蒙APP,这也是一个操作系统成功不成功的最直接的体现。

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原生APP,那么鸿蒙就不得不一直兼容安卓来完善生态,无法摆脱对安卓的依赖,这就是一个隐患,也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只有鸿蒙彻底的不需要依赖安卓,有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完整的生态,那样才算是真正的抗衡安卓、iOS,你觉得呢?


网站题目: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鸿蒙原生态应用
转载源于:http://pwwzsj.com/article/dscdi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