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一网打尽<排序算法>之从希尔排序算法的分治哲学开始
1. 前言
本文将介绍希尔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桶排序)
。
网站建设哪家好,找创新互联建站!专注于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微信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集团企业网站建设等服务项目。为回馈新老客户创新互联还提供了大庆免费建站欢迎大家使用!
在所有的排序算法中,冒泡
、插入
、选择
属于相类似的排序算法,这类算法的共同点:通过不停地比较,再使用交换逻辑重新确定数据的位置。
希尔
、归并
、快速
排序算法也可归为同一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分治思想之上。把大问题分拆成小问题,解决所有小问题后,再合并每一个小问题的结果,最终得到对原始问题的解答。
通俗而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分治算法很有哲学蕴味:老祖宗所言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开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合并。
分治算法的求解流程:
-
分解问题:将一个需要解决的、看起很复杂
原始问题
分拆成很多独立的子问题
,子问题
与原始问题
有相似性。如:一个数列的局部(小问题)有序,必然会让数列最终(原始问题)有序。
-
求解子问题:子问题除了与原始问题具有相似性,也具有独立性,即所有子问题都可以独立求解。
-
合并子问题:合并每一个子问题的求解结果最终可以得到原始问题的解。
下面通过深入了解希尔排序算法
,看看分治算法
是如何以哲学之美的方式工作的。
2. 希尔排序
讲解希尔之前,先要回顾一下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理论上而言和冒泡排序是一样的 O(n2),但如果数列是前部分有序,则每一轮只需比较一次,对于 n
个数字的原始数列而言,时间复杂度可以是达到 O(n)
。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有意思的变化?
- 插入排序算法的排序思想是尽可能减少数字之间的交换次数。
- 通常情形下,交换处理的时间大约是移动的 3 倍。这便是插入排序的性能有可能要优于冒泡排序的原因。
希尔排序算法本质就是插入排序,或说是对插入排序的改良。
其算法理念:让原始数列不断趋近于排序,从而降低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实现流程:
- 把原始数列从逻辑上切割成诸多个子数列。
- 对每一个子数列使用插入排序算法排序。
- 当所有子数列完成后,再对原数列进行最后一次插入算法排序。
希尔排序算法的理念:当数列局部有序时,全局必然是趋向于有序”。
希尔排序的关键在于如何切分子数列,切分方式可以有 2
种:
任何时候使用分治理念解决问题时,分拆子问题都是关键的也是核心的。
2.1 前后切分
如有原始数列=[3,9,8,1,6,5,7] 采用前后分成 2 个子数列。
前后分算得上是简单粗暴的切分方案,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这种一根筋的切分方式,对于原始问题的最终性能优化可能起不了太多影响。
如上图所示,对子数列排序后,如果要实现原始数列中的所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有序,则后部分的数字差不多全部要移到时前部分数字的中间,其移动量是非常大的。
后面的 4
个数字中,1
需要移动 3 次,5
、6
、7
需要移动 2
次, 肉眼可见的次数是 9
次。
这种分法很难实现数字局部有序的正态分布,因为数字的位置变化不大。
如下图是原始数列=[3,9,8,1,6,5,7]
的原始位置示意图:
使用前后切分后的数字位置变化如下图所示,和上图相比较,数字的位置变化非常有限,而且是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子问题的求解结果对最终问题的结果的影响很微小。
2.2 增量切分
增量切分采用间隔切分方案,可能让数字局部有序以正态分布。
增量切分,需要先设定一个增量值。如对原始数列=[3,9,8,1,6,5,7]
设置切分增量为 3
时,整个数列会被切分成 3 个逻辑子数列。增量数也决定最后能切分多少个子数列。
对切分后的 3
个子数列排序后可得到下图:
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插入排序的的次数要少很多。
使用增量切分后再排序,原始数列中的数字的位置变化范围较大。
如数字
9
原始位置是1
,经过增量切分再排序后位置可以到4
。已经很接近9
的最终位置6
了。
下图是增量切分后数字位置的变化图,可以看出来,几乎所有的数字都产生了位置变化 ,且位置变化的跨度较大。有整体趋于有序的势头。
实现希尔排序算法时,最佳的方案是先初始化一个增量值,切分排序后再减少增量值,如此反复直到增量值等于 1 (也就是对原数列整体做插入排序)。
增量值大,数字位置变化的跨度就大,增量值小,数字位置的变化会收紧。
编码代码希尔排序:
# 希尔排序
def shell_sort(nums):
# 增量
increment = len(nums) // 2
# 新数列
while increment > 0:
# 增量值是多少,则切分的子数列就有多少
for start in range(increment):
insert_sort(nums, start, increment)
# 修改增量值,直到增量值为 1
increment = increment // 2
# 插入排序
def insert_sort(nums, start, increment):
for back_idx in range(start + increment, len(nums), increment):
for front_idx in range(back_idx, 0, -increment):
if nums[front_idx] < nums[front_idx - increment]:
nums[front_idx], nums[front_idx - increment] = nums[front_idx - increment], nums[front_idx]
else:
break
nums = [3, 9, 8, 1, 6, 5, 7]
shell_sort(nums)
print(nums)
这里会有一个让人疑惑的观点:难道一次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会高于多次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
通过切分方案,经过子数列的微排序(因子数列数字不多,其移动交换量也不会很大),最后一次插入排序的移动次数可以达到最小,只要增量选择合适,时间复杂度可以控制 在 O(n)
到 O(2)
之间。完全是有可能优于单纯的使用一次插入排序。
3.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也是基于分治思想。和希尔排序一样,需要对原始数列进行切分,但是切分的方案不一样。
相比较希尔排序,归并排序的分解子问题,求解子问题,合并子问题的过程分界线非常清晰。可以说,归并排序更能完美诠释什么是分治思想。
3.1 分解子问题
归并排序算法的分解过程采用二分方案。
-
把原始数列一分为二。
-
然后在已经切分后的子数列上又进行二分。
-
如此反复,直到子数列不能再分为止。
如下图所示:
如下代码,使用递归算法对原数列进行切分,通过输出结果观察切分过程:
# 切分原数列
def split_nums(nums):
print(nums)
if len(nums) > 1:
# 切分线,中间位置
sp_line = len(nums) // 2
split_nums(nums[0:sp_line])
split_nums(nums[sp_line:])
nums = [3, 9, 8, 1, 6, 5, 7]
split_nums(nums)
输出结果:和上面演示图的结论一样。
[3, 9, 8, 1, 6, 5, 7]
[3, 9, 8]
[3]
[9, 8]
[9]
[8]
[1, 6, 5, 7]
[1, 6]
[1]
[6]
[5, 7]
[5]
[7]
3.2 求解子问题
切分后,对每相邻 2
个子数列进行合并。当对相邻 2
个数列进行合并时,不是简单合并,需要保证合并后的数字是排序的。如下图所示:
3.3 合并排序
如何实现 2
个数字合并后数字有序?
使用子数列中首数字比较算法进行合并排序。如下图演示了如何合并 nums01=[1,3,8,9]、nums02=[5,6,7]
2 个子数列。
子数列必须是有序的!!
- 数字 1 和 数字 5 比较,5 大于 1 ,数字 1 先位于合并数列中。
- 数字 3 与数字 5 比较,数字 3 先进入合并数列中。
- 数字 8 和数字 5 比较,数字 5 进入合并数列中。
从头至尾,进行首数字大小比较,最后,可以保证合并后的数列是有序的。
编写一个合并排序代码:
如果仅仅是合并 2
个有序数列,本文提供 2
个方案:
- 不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把最终合并排序好的数字全部存储到其中的一个数列中。
def merge_sort(nums01, nums02):
# 为 2 个数列创建 2 个指针
idx_01 = 0
idx_02 = 0
while idx_01 < len(nums01) and idx_02 < len(nums02):
if nums01[idx_01] > nums02[idx_02]:
# 这里不额外增加存储空间,如果数列 2 中的值大于数字 1 的插入到数列 1 中
nums01.insert(idx_01, nums02[idx_02])
idx_02 += 1
# 数列 1 的指针向右移动
idx_01 += 1
# 检查 nums02 中的数字是否已经全部合并到 nums01 中
while idx_02 < len(nums02):
nums01.append(nums02[idx_02])
idx_02 += 1
nums01 = [1, 2, 8, 9]
nums02 = [5, 6, 7, 12, 15]
merge_sort(nums01, nums02)
# 合并后的数字都存储到了第一个数列中
print(nums01)
'''
输出结果:
[1,2,5,6,7,8,9,12,15]
'''
- 增加一个空数列,用来保存最终合并的数字。
# 使用附加数列
nums=[]
def merge_sort(nums01, nums02):
# 为 2 个数列创建 2 个指针
idx_01 = 0
idx_02 = 0
k=0
while idx_01 < len(nums01) and idx_02 < len(nums02):
if nums01[idx_01] > nums02[idx_02]:
nums.append(nums02[idx_02])
idx_02 += 1
else:
nums.append(nums01[idx_01])
idx_01 += 1
k+=1
# 检查是否全部合并
while idx_02 < len(nums02):
nums.append(nums02[idx_02])
idx_02 += 1
while idx_01 < len(nums01):
nums.append(nums01[idx_01])
idx_01 += 1
nums01 = [1, 2, 8, 9]
nums02 = [5, 6, 7, 12, 15]
merge_sort(nums01, nums02)
print(nums)
前面是分步讲解切分和合并逻辑,现在把切分和合并逻辑合二为一,就完成了归并算法的实现:
def merge_sort(nums):
if len(nums) > 1:
# 切分线,中间位置
sp_line = len(nums) // 2
nums01 = nums[:sp_line]
nums02 = nums[sp_line:]
merge_sort(nums01)
merge_sort(nums02)
# 为 2 个数列创建 2 个指针
idx_01 = 0
idx_02 = 0
k = 0
while idx_01 < len(nums01) and idx_02 < len(nums02):
if nums01[idx_01] > nums02[idx_02]:
# 合并后的数字要保存到原数列中
nums[k] = nums02[idx_02]
idx_02 += 1
else:
nums[k] = nums01[idx_01]
idx_01 += 1
k += 1
# 检查是否全部合并
while idx_02 < len(nums02):
nums[k] = nums02[idx_02]
idx_02 += 1
k += 1
while idx_01 < len(nums01):
nums[k] = nums01[idx_01]
idx_01 += 1
k += 1
nums = [3, 9, 8, 1, 6, 5, 7]
merge_sort(nums)
print(nums)
个人觉得,归并算法对于理解分治思想有大的帮助。
从归并算法上可以完整的体现分治理念的哲学之美。
4.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radix sort)
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称“桶子法”(bucket sort)或 bin sort。
基数排序没有使用分治理念,放在本文一起讲解,是因为基数排序有一个对数字自身切分逻辑。
基数排序的最基本思想:
如对原始数列 nums = [3, 9, 8, 1, 6, 5, 7]
中的数字使用基数排序。
-
先提供一个长度为
10
的新空数列(本文也称为排序数列)。为什么新空数列的长度要设置为 10?等排序完毕,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
。把原数列中的数字转存到新空数列中,转存方案:
nums 中的数字 3 存储在新数列索引号为 3 的位置。
nums 中的数字 9 存储在新数列索引号为 9 的位置。
nums 中的数字 8 存储在新数列索引号为 8 的位置。
……
从上图可知,原数列中的数字所转存到排序数列中的位置,是数字所代表的索引号所指的位置。显然,经过转存后,新数列就是一个排好序的数列。
新空数列的长度定义为多大由原始数列中数字的最大值来决定。
编码实现:
# 原数列
nums = [3, 9, 8, 1, 6, 5, 7]
# 找到数列中的最大值
sort_nums=[0]*(max(nums)+1)
for i in nums:
sort_nums[i]=i
print([i for i in sort_nums if i!=0])
'''
输出结果:
[1,3,5,6,7,8,9]
'''
使用上述方案创建新空数据,如果数字之间的间隔较大时,新数列的空间浪费就非常大。
如对 nums=[1,98,51,2,32,4,99,13,45]
使用上述方案排序,新空数列的长度要达到 99
,真正需要保存的数字只有 7
个,如此空间浪费几乎是令人恐怖的。
所以,有必要使用改良方案。如果在需要排序的数字中出现了 2
位以上的数字,则使用如下法则:
- 先根据每一个数字个位上的数字进行存储。个位数是 1 存储在位置为 1 的位置,是 9 就存储在位置是 9 的位置。如下图:
可看到有可能在同一个位置保存多个数字。这也是基数排序也称为桶排序的原因。
一个位置就是一个桶,可以存放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字。如上图:个位上数字相同的数字就在一个桶中。
- 把存放在排序数列中的数字按顺序重新拿出来,这时的数列顺序变成
nums=[1,51,2,32,13,4,45,8,99]
- 把重组后数列中的数字按十位上的数字重新存入排序数列。
可以看到,经过 2 轮转存后,原数列就已经排好序。
这个道理是很好理解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比较 2 个数字 大小时,可以先从个位上的数字相比较,然后再对十位上的数字比较。
基数排序,很有生活的味道!!
编码实现基数排序:
nums = [1, 98, 51, 2, 32, 4, 99, 13, 45]
# 数列中的最大值
m = max(nums)
# 确定最大位数,用来确定需要转存多少次
l = len(str(m))
for i in range(l + 1):
# 排序数列,也是桶
sort_nums = [[] for _ in range(10)]
for n in nums:
# 分解数字个位上的数字
g_s = (n // 10 ** i) % 10
# 根据个位上的数字找到转存位置
sub_nums = sort_nums[g_s]
sub_nums.append(n)
# 合并数据
nums = []
for l in sort_nums:
nums.extend(l)
print(nums)
'''
输出结果:
[1, 2, 4, 13, 32, 45, 51, 98, 99]
'''
上述转存过程是由低位到高位,也称为 LSD
,也可以先高位后低位方案转存MSD
。
5. 总结
分治很有哲学味道,当你遇到困难,应该试着找到问题的薄弱点,然后一点点地突破。
当遇到困难时,老师们总会这么劝解我们。
分治其实和项目开发中的组件设计思想也具有同工异曲之处。
名称栏目:Python 一网打尽<排序算法>之从希尔排序算法的分治哲学开始
文章链接:http://pwwzsj.com/article/dsogh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