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怎么做缓存 mysql缓存机制有几种
如何使用redis做mysql的缓存
1. 先调优,确认你的MySQL性能足够好,重新调整架构的代价比较大;2. 并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缓存,访问频率高,生成代价比较高的才考虑是否缓存,也就是说影响你性能瓶颈的考虑去缓存。
让客户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来自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们立志把好的技术通过有效、简单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将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客户在信息化领域值得信任、有价值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有:空间域名、虚拟主机、营销软件、网站建设、沙河网站维护、网站推广。
3. 修改量大不是问题,好好设计自己访问数据库和缓存的代码。
4.完成。
MySQL表对象缓存
表对象缓存: 是将某个表对象的字典信息(定义内容)缓存到内存中,用来提高对表的访问效率。某个表被访问过一次后,只要服务器没有关闭且表定义没有被修改的条件下,访问该表,只需要从内存中找到这个已经缓存起来的对象做相应操作即可。
用户访问表时,表对象在缓存时: 通过HASH算法找到TABLE_SHARE,然后每个线程构造各自的实例化TABLE即可。
用户访问表时,当表没有被缓存的情况下: 第一需要打开表,首先需要从系统表中将这个表的所有信息都读入内存中,这些信息包括表名、库名、所有列信息、列的默认值、表的字符集、对应的frm文件路径、所属存储引擎、主键等,将这些信息构造一个TABLE_SHARE结构体,这个结构体是表对象缓存的第一层,所有用户共享访问且为静态不允许修改,它是缓存在table_def_cache(由参数table_definition_cache控制)中的。
而真正与用户打交道的是TABLE_SHARE的衍生品,它对应结构体为TABLE,在被使用前需要将TABLE_SHARE结构体实例化TABLE才能被使用,由每个线程构造各自的实例化TABLE即可。(实例化的TABLE由table_open_cache及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控制)
注意1: DDL操作时会将所有instance锁住,而DML操作时instance之间互不干扰。
(DDL statements still require a lock on the entire cache, but such statements are much less frequent than DML statements.)
注意2: 一个线程中如果打开表过多,超过一个instance限制的大小时,是不能跨instance缓存的
(instance大小:table_open_cache / 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s)
表缓存涉及其他参数: 通过下面参数判断table_open_cache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table_open_cache_hit:能够从table open cache的free list中找到table则为命中,+1
table_open_cache_misses:与table_open_cache_hit相反,如果找不到则需要重新实例化则+1,通常发生在初始化第一次加载表或超过table_open_cache的设置被淘汰后需要重新实例化。
table_open_cache_overflow:table cache淘汰的数量,每次淘汰+1
opened_tables:已经打开的表数。如果Opened_tables很大,那么table_open_cache的值可能太小了。
open_tables:总的instance (table cache)的总数
使用mysql怎么进行处理缓存的
我们都知道 MySQL 的 Table Cache 是表定义的缓存,江湖上流传着各种对这个参数的调优方法。
table cache 的作用,就是节约读取表结构文件的开销。对于table cache 是否命中,其实table cache 是针对于线程的,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缓存,只缓存本线程的表结构定义。不过我们发现,strace 中没有关于表结构文件的 open 操作(只有 stat 操作,定位表结构文件是否存在),也就是说 table cache 不命中,不一定需要读取表结构文件。这种感觉好像是:在不命中 table cache 时,命中了另外一个表结构缓存。
运维建议:
我们读一下 MySQL 的文档,关于 table_open_cache 的建议值公式:建议值 = 最大并发数 * join 语句涉及的表的最大个数。
通过实验我们容易理解:table_cache 是针对于线程的,所以需要最大并发数个缓存。另外,一个语句 join 涉及的表,需要同时在缓存中存在。所以最小的缓存大小,等于语句 join 涉及的表的最大个数。将这两个数相乘,就得到了 MySQL 的建议值公式。
redis做mysql的缓存
redis缓存其实就是把经常访问的数据放到redis里面,用户查询的时候先去redis查询,没有查到就执行sql语句查询,同时把数据同步到redis里面。redis只做读操作,在内存中查询速度快。
使用redis做缓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就是确定用何种数据结构存储来自mysql的数据;确定数据结构之后就是需要确定用什么标识来作为数据的key。
mysql是按照表存储数据的,这些表是由若干行组成。每一次执行select查询,mysql都会返回一个结果集,这个结果是由若干行组成的。redis有五种数据结构:列表list,哈希hash,字符串string,集合set,sorted set(有序集合),对比几种数据结构,string和hash是比较适合存储行的数据结构,可以把数据转成json字符串存入redis。
全量遍历键: keys pattern keys *
有人说 KEYS 相当于关系性数据的库的 select * ,在生产环境几乎是要禁用的
不管上面说的对不对, keys 肯定是有风险的。那我们就换一种方案,在存数据的时候。把数据的键存一下,也存到redis里面选hash类型,那么取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hash获取所有的值,自我感觉非常好用!
如何用redis/memcache做Mysql缓存层
1、首先明确是不是一定要上缓存,当前架构的瓶颈在哪里,若瓶颈真是数据库操作上,再继续往下看。
2、明确memcached和redis的区别,到底要使用哪个。前者终究是个缓存,不可能永久保存数据(LRU机制),支持分布式,后者除了缓存的同时也支持把数据持久化到磁盘等,redis要自己去实现分布式缓存(貌似最新版本的已集成),自己去实现一致性hash。因为不知道应用场景,不好说一定要用memcache还是redis,说不定用mongodb会更好,比如在存储日志方面。
3、缓存量大但又不常变化的数据,比如评论。
4、思路是对的,清晰明了,读DB前,先读缓存,如果有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再读DB,然后写入缓存层并返回。
5、考虑是否需要主从,读写分离,考虑是否分布式部署,考虑是否后续水平伸缩。
6、想要一劳永逸,后续维护和扩展方便,那就将现有的代码架构优化,按你说的替换数据库组件需要改动大量代码,说明当前架构存在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框架,比如SpringMVC,将应用层和业务层和数据库层解耦。再上缓存之前把这些做好。
7、把读取缓存等操作做成服务组件,对业务层提供服务,业务层对应用层提供服务。
8、保留原始数据库组件,优化成服务组件,方便后续业务层灵活调用缓存或者是数据库。
9、不建议一次性全量上缓存,最开始不动核心业务,可以将边缘业务先换成缓存组件,一步步换至核心业务。
10、刷新内存,以memcached为例,新增,修改和删除操作,一般采用lazy load的策略,即新增时只写入数据库,并不会马上更新Memcached,而是等到再次读取时才会加载到Memcached中,修改和删除操作也是更新 数据库,然后将Memcached中的数据标记为失效,等待下次读取时再加载。
大方向两种方案:
1、脚本同步:
自己写脚本将数据库数据写入到redis/memcached。
这就涉及到实时数据变更的问题(mysql row binlog的实时分析),binlog增量订阅Alibaba 的canal ,以及缓存层数据 丢失/失效 后的数据同步恢复问题。
2、业务层实现:
先读取nosql缓存层,没有数据再读取mysql层,并写入数据到nosql。
nosql层做好多节点分布式(一致性hash),以及节点失效后替代方案(多层hash寻找相邻替代节点),和数据震荡恢复了。
mysql缓存如何使用
应用redis实现数据的读写,同时利用队列处理器定时将数据写入mysql。
同时要注意避免冲突,在redis启动时去mysql读取所有表键值存入redis中,往redis写数据时,对redis主键自增并进行读取,若mysql更新失败,则需要及时清除缓存及同步redis主键。
这样处理,主要是实时读写redis,而mysql数据则通过队列异步处理,缓解mysql压力,不过这种方法应用场景主要基于高并发,而且redis的高可用集群架构相对更复杂,一般不是很推荐。
当前名称:mysql怎么做缓存 mysql缓存机制有几种
文章来源:http://pwwzsj.com/article/hppj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