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设计理念是什么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有关kubernetes设计理念是什么,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获。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于铁岭县企业网站建设,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公司,商城建设。铁岭县网站建设公司,为铁岭县等地区提供建站服务。全流程按需求定制开发,专业设计,全程项目跟踪,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专业和态度为您提供的服务

一、kubernetes设计理念与分布式系统

API设计原则:

对于云计算系统,系统API实际上处于系统设计的统领地位,K8S集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功能的管理操作。

1.所有API应该是声明式的。声明式操作相对于命令式操作,对于重复操作的效果更加稳定,这对于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重复的分布式环境而言很重要。另外声明式操作更容易被用户使用,对用户隐藏细节,同时保留系统未来持续优化的可能性。

2.API对象是彼此互补而且可组合的。提倡API对象尽量实现面向对象的设计要求,达到“高内聚,低耦合”,对业务模块有个合适的分解。本质上K8S这种分布式系统管理平台,也是一种业务系统,只不过它的业务就是调度和管理容器服务。

3.高层API以操作意图为设计基础。高层设计一定是从业务出发,而不是技术的角度。针对K8S的高层API设计,一定是以K8S的业务为基础出发,也就是以系统调度管理容器的操作意图为设计基础。

4.低层API根据高层API的控制需要进行设计。设计实现低层API的目的是为了被高层API使用,考虑减少冗余,提高重用性的目的,低层API的设计也要以需求为基础,尽量抵抗受技术实现影响的诱惑。

5.尽量避免简单封装,不要有在外部API无法显式知道的内部隐藏的机制。简单的封装实际上没有提供新功能,反而增加了对所封装API的依赖性。内部隐藏的机制也是非常不利于系统维护的设计方式。如PetSet和ReplicaSet, 本来就是两种Pod集合,K8S就用不同API对象来定义它们,而不会说只用同一个ReplicaSet, 内部通过特殊算法再来区分这个ReplicaSet是有状态还是无状态的。

6.API操作复杂度与对象数量成正比。这条主要是从系统性能角度考虑,要保证系统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性能不会迅速变慢到无法使用,则最低限定就是API的操作复杂度不能超过O(N), N是对象数量,否则系统就不具备水平伸缩了。

7.API对象状态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在分布式环境下,网络连接断开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要保证API对象状态能应对网络的不稳定性,API对象的状态就不能依赖于网络连接状态。

8.尽量避免让操作机制依赖于全局状态,因为在分布式系统中要保证全局状态的同步是比较困难的。

控制机制设计原则:

1.控制逻辑应该只依赖于当前状态。

为了保证分布式系统的稳定可靠,对于经常出现局部错误的分布式系统,如果控制逻辑只依赖当前状态,那么就非常容易将一个暂时出现故障的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因为你只要将该系统重置到某个稳定状态,就可以自信的知道系统的所有控制逻辑会开始按照正常方式运行。

2.假设任何错误的可能,并做容错处理。

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出现局部和临时错误是大概率事件。错误可能来自于物理系统故障,外部系统故障也可能来自于系统自身的代码错误,依靠自己实现的代码不会出错来保证系统稳定其实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设计对任何可能错误的容错处理。

3.尽量避免复杂状态机,控制逻辑不要依赖于无法监控的内部状态。

因为分布式系统各个子系统都是不能严格通过程序内部保持同步的,所以如果两个子系统的控制逻辑如果互相有影响,那么子系统就一定要能互相访问到影响控制逻辑的状态,否则,就等同于系统里存在不确定的控制逻辑。

4.假设任何操作都可能被任何操作对象拒绝,甚至被错误解析。

由于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不同子系统经常来自不同的开发团队,所以不能奢望任何操作被另一个子系统以正确的方式处理,要保证出现错误的时候,操作级别的错误不会影响到系统稳定性。

5.每个模块都可以在出错后自动恢复。

由于分布式系统中无法保证系统各个模块是始终连接的,因此每个模块要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保证不会因为连接不到其他模块而自我崩溃。

6.每个模块都可以在必要时优雅地降级服务。

即要求在设计实现模块时划分清楚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保证基本功能不会依赖高级功能,这样同时就保证了不会因为高级功能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模块崩溃。根据这种理念实现的系统,也更容易快速地增加新的高级功能,以为不必担心引入高级功能影响原有的基本功能。

二、kubernetes核心技术概念和API对象

API对象是K8s集群中的管理操作单元。K8s集群系统每支持一项新功能,引入一项新技术,一定会新引入对应的API对象,支持对该功能的管理操作。例如副本集Replica Set对应的API对象是RS。

每个API对象都有3大类属性:元数据metadata、规范spec和状态status。元数据是用来标识API对象的,每个对象都至少有3个元数据:namespace,name和uid;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标签labels用来标识和匹配不同的对象,例如用户可以用标签env来标识区分不同的服务部署环境,分别用env=dev、env=testing、env=production来标识开发、测试、生产的不同服务。规范描述了用户期望K8s集群中的分布式系统达到的理想状态(Desired State),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控制器Replication Controller设置期望的Pod副本数为3;status描述了系统实际当前达到的状态(Status),例如系统当前实际的Pod副本数为2;那么复制控制器当前的程序逻辑就是自动启动新的Pod,争取达到副本数为3。

K8s中所有的配置都是通过API对象的spec去设置的,也就是用户通过配置系统的理想状态来改变系统,这是k8s重要设计理念之一,即所有的操作都是声明式(Declarative)的而不是命令式(Imperative)的。声明式操作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好处是稳定,不怕丢操作或运行多次,例如设置副本数为3的操作运行多次也还是一个结果,而给副本数加1的操作就不是声明式的,运行多次结果就错了。

1.Pod

K8s有很多技术概念,同时对应很多API对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是微服务Pod。Pod是在K8s集群中运行部署应用或服务的最小单元,它是可以支持多容器的。Pod的设计理念是支持多个容器在一个Pod中共享网络地址和文件系统,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和文件共享这种简单高效的方式组合完成服务。Pod对多容器的支持是K8s最基础的设计理念。比如你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发行版的软件仓库,一个Nginx容器用来发布软件,另一个容器专门用来从源仓库做同步,这两个容器的镜像不太可能是一个团队开发的,但是他们一块儿工作才能提供一个微服务;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团队各自开发构建自己的容器镜像,在部署的时候组合成一个微服务对外提供服务。

Pod是K8s集群中所有业务类型的基础,可以看作运行在K8s集群中的小机器人,不同类型的业务就需要不同类型的小机器人去执行。目前K8s中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长期伺服型(long-running)、批处理型(batch)、节点后台支撑型(node-daemon)和有状态应用型(stateful application);分别对应的小机器人控制器为Deployment、Job、DaemonSet和PetSet,本文后面会一一介绍。

2.复制控制器(Replication Controller,RC)

RC是K8s集群中最早的保证Pod高可用的API对象。通过监控运行中的Pod来保证集群中运行指定数目的Pod副本。指定的数目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1个;少于指定数目,RC就会启动运行新的Pod副本;多于指定数目,RC就会杀死多余的Pod副本。即使在指定数目为1的情况下,通过RC运行Pod也比直接运行Pod更明智,因为RC也可以发挥它高可用的能力,保证永远有1个Pod在运行。RC是K8s较早期的技术概念,只适用于长期伺服型的业务类型,比如控制小机器人提供高可用的Web服务。

3.副本集(Replica Set,RS)

RS是新一代RC,提供同样的高可用能力,区别主要在于RS后来居上,能支持更多种类的匹配模式。副本集对象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Deployment的理想状态参数使用。

4.部署(Deployment)

部署表示用户对K8s集群的一次更新操作。部署是一个比RS应用模式更广的API对象,可以是创建一个新的服务,更新一个新的服务,也可以是滚动升级一个服务。滚动升级一个服务,实际是创建一个新的RS,然后逐渐将新RS中副本数增加到理想状态,将旧RS中的副本数减小到0的复合操作;这样一个复合操作用一个RS是不太好描述的,所以用一个更通用的Deployment来描述。以K8s的发展方向,未来对所有长期伺服型的的业务的管理,都会通过Deployment来管理。

5.服务(Service)

RC、RS和Deployment只是保证了支撑服务的微服务Pod的数量,但是没有解决如何访问这些服务的问题。一个Pod只是一个运行服务的实例,随时可能在一个节点上停止,在另一个节点以一个新的IP启动一个新的Pod,因此不能以确定的IP和端口号提供服务。要稳定地提供服务需要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能力。服务发现完成的工作,是针对客户端访问的服务,找到对应的的后端服务实例。

在K8S集群中,客户端需要访问的服务就是Service对象。每个Service会对应一个集群内部有效的虚拟IP, 集群内部通过虚拟IP访问一个服务。在K8S集群中微服务的负载均衡是通过kube-proxy实现的。kube-proxy是K8S集群内部的负载均衡器。它是一个分布式代理服务器,在K8S的每个节点上都有一个。这一特性体现了它的伸缩性优势,需要访问服务的节点越多,提供负载均衡能力的kube-proxy就越多,高可用节点也随之增多。

6.任务(Job)

Job是K8S用来控制批处理型任务的API对象。批处理业务与长期伺服long-running业务的主要区别是批处理业务的运行有头有尾,而长期伺服业务在用户不停止的情况下永远运行。Job管理的Pod根据用户的设置把任务成功完成就自动退出了。成功完成的标志根据不同的spec.completions策略而不同:单Pod型任务有一个Pod成功就标志完成;定数成功型任务保证有N个任务全部成功;工作队列型任务根据应用确认的全局成功而标志成功。

7.后台支撑服务集(DaemonSet)

后台支撑型服务的核心关注点在K8S集群中的节点(物理机或虚拟机),要保证每个节点上都有一个此类Pod运行。节点可能是所有集群节点也可能是通过nodeSelector选定的一些特定节点。典型的后台支撑服务包括存储、日志、监控等,在每个节点上支持K8S集群运行的服务。

8.有状态服务集(PetSet)

RC和RS主要是控制提供无状态服务的,其所控制的Pod的名字是随机设置的,一个Pod出故障了就被丢弃,在另一个地方重启一个新Pod, 名字变了、名字和启动在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Pod总数;而PetSet是用来控制有状态服务,PetSet中的每个Pod的名字都是事先确定的,不能更改。PetSet中Pod的名字是用来关联与该Pod的对应状态。

9.集群联邦(Federation)

K8s在1.3版本里发布了beta版的Federation功能。在云计算环境中,服务的作用距离范围从近到远一般可以有:同主机(Host,Node)、跨主机同可用区(Available Zone)、跨可用区同地区(Region)、跨地区同服务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跨云平台。K8s的设计定位是单一集群在同一个地域内,因为同一个地区的网络性能才能满足K8s的调度和计算存储连接要求。而联合集群服务就是为提供跨Region跨服务商K8s集群服务而设计的。

每个K8s Federation有自己的分布式存储、API Server和Controller Manager。用户可以通过Federation的API Server注册该Federation的成员K8s Cluster。当用户通过Federation的API Server创建、更改API对象时,Federation API Server会在自己所有注册的子K8s Cluster都创建一份对应的API对象。在提供业务请求服务时,K8s Federation会先在自己的各个子Cluster之间做负载均衡,而对于发送到某个具体K8s Cluster的业务请求,会依照这个K8s Cluster独立提供服务时一样的调度模式去做K8s Cluster内部的负载均衡。而Cluster之间的负载均衡是通过域名服务的负载均衡来实现的。

所有的设计都尽量不影响K8s Cluster现有的工作机制,这样对于每个子K8s集群来说,并不需要更外层的有一个K8s Federation,也就是意味着所有现有的K8s代码和机制不需要因为Federation功能有任何变化。

10.存储卷(Volume)

K8s集群中的存储卷跟Docker的存储卷有些类似,只不过Docker的存储卷作用范围为一个容器,而K8s的存储卷的生命周期和作用范围是一个Pod。每个Pod中声明的存储卷由Pod中所有的容器共享。K8S支持非常多的存储卷类型。支持多种公有云平台的存储,包括AWS, Google, Azure云;支持多种分布式存储包括GlusterFS和Ceph;也支持较容易使用的主机本地目录hostPath和NFS.

K8s还支持使用Persistent Volume Claim即PVC这种逻辑存储,使用这种存储,使得存储的使用者可以忽略后台的实际存储技术(例如AWS,Google或GlusterFS和Ceph),而将有关存储实际技术的配置交给存储管理员通过Persistent Volume来配置。

11.持久存储卷(Persistent Volume,PV)和持久存储卷声明(Persistent Volume Claim,PVC)

PV和PVC使得K8s集群具备了存储的逻辑抽象能力,使得在配置Pod的逻辑里可以忽略对实际后台存储技术的配置,而把这项配置的工作交给PV的配置者,即集群的管理者。存储的PV和PVC的这种关系,跟计算的Node和Pod的关系是非常类似的;PV和Node是资源的提供者,根据集群的基础设施变化而变化,由K8s集群管理员配置;而PVC和Pod是资源的使用者,根据业务服务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有K8s集群的使用者即服务的管理员来配置。

12.节点(Node)

K8S集群中的计算能力由Node提供,最初Node称为服务节点Minion, 后来改名为node。K8s集群中的Node相当于Mesos集群中的slave节点,是所有Pod运行所在的工作主机,可以是物理机也可以是虚拟机,工作主机的统一特征是上面要运行kubelet管理节点上运行的容器。

13.密钥对象(Secret)

Secret是用来保存和传递密码、密钥、认证凭证这些敏感信息对象的。Secret可以避免敏感信息明文写在配置文件里。

14.用户帐户(User Account)和服务帐户(Service Account)

用户帐户为人提供账户标识,而服务账户为计算机进程和K8s集群中运行的Pod提供账户标识。用户帐户和服务帐户的一个区别是作用范围;用户帐户对应的是人的身份,人的身份与服务的namespace无关,所以用户账户是跨namespace的;而服务帐户对应的是一个运行中程序的身份,与特定namespace是相关的。

15.名字空间(Namespace)

namespace为k8s集群提供虚拟隔离作用,K8S集群初始有两个namespace, default和kube-system, 此外管理员可以创建新namespace以满足需求。

16.RBAC访问授权(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k8s在1.3版本中发布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授权模式。相对于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 RBAC主要引入了角色Role和角色绑定RoleBinding的概念。

17.Conclusion总结

从K8S的系统架构、技术概念和设计理念上可以看到两个最核心的设计理念:容错性和易扩展性。容错性是保证K8S系统稳定性和安全生的基础,易扩展性是保证K8S对用户更加友好,是快速迭代增加新功能的基础。

关于“kubernetes设计理念是什么”这篇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使各位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网页题目:kubernetes设计理念是什么
标题链接:http://pwwzsj.com/article/jigsjo.html